普洱茶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特定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根據其加工工藝和品質特征可分為普洱生茶和熟茶。
中國傳統的六種茶(白茶、綠茶、黃茶、綠茶、黑茶和紅茶)通過加工工藝來區分。普洱茶也是一樣的。目前,教科書通常將普洱生茶歸類為綠茶,將普洱熟茶歸類為黑茶。但是普洱茶一直備受爭議,因為它有兩個特殊的問題:後期轉化和生茶與熟茶的區別。有些人還提出普洱不屬於六大茶類中的任何一類,而應該單獨歸入一類。本文暫時不討論它,旨在說明該工藝。
普洱生茶和熟茶由雲南大葉曬青綠毛茶。采摘後,綠茶經過萎凋、殺青、揉撚、曬幹,完成普洱茶的初加工。
如果普洱生茶隨後被製備,則毛茶被分類成堆,並且普洱茶被高壓滅菌成餅、坨、磚和其他形狀,被幹燥和包裝,具有不同的規格和尺寸。
模具是普洱茶葉成型的重要介質。鍾君將傳統製茶技術與木雕技術相結合,利用原生態樹木作為製模材料,開發了全新係列的產品壓製模具,提高了產品外觀和內部結構的整體性,有利於茶葉的後期轉化。此外,鍾君還開創了薄茶餅的壓製工藝,消除了用茶針采摘茶葉的麻煩,而不影響茶葉的後期儲存和轉化。
如果製成普洱熟茶,還需要經過自然發酵。對於普洱熟茶來說,“發酵”意味著一種顯著的升華,在決定普洱熟茶的品質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酵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通過八個步驟來完成:選地、堆茶、澆水、翻堆、開溝、養茶、分揀和殺菌。發酵完成後,獲得熟茶毛茶,可高壓滅菌成型。
普洱生茶和熟茶因工藝不同而各有風味。普洱生茶呈深綠色,油狀,散發出清新的茶香,湯色金黃明亮,香氣濃鬱,口感香甜。普洱熟茶外觀為棕色,新沏的茶一般有一層淡淡的香味,放置一段時間後會褪色。因此,“香味堆積”並不代表普洱熟茶的真正品質,而是熟茶的一個共同特征。熟茶湯呈紅色,鮮亮,濃稠而美麗,像酒一樣,濃稠、滑潤、香甜、細膩。
普洱茶在地域、選材、生產、飲用期、核心價值等方麵都是獨一無二的。與普洱茶葉發展的漫長過程相比,這六大茶類的劃分實際上隻有幾十年的時間。但是,中國茶產業的總體消費仍然以紅綠茶為主,其他茶類為輔,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然而,其他茶葉的發展速度也極快。因此,推廣普洱茶及其文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收獲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