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對茶葉的保質期處於模糊狀態,根本沒有意識到茶葉的保質期。更別提白茶保質期有多長的問題了。那麼白茶有保質期嗎,有多長?讓我們一起看看。
茶葉含有糖類、多酚類、蛋白質、果膠、棕櫚酸、稀有萜類等親水性成分,自身組織結構多孔,吸濕性強;同時,由於富含維生素C、茶多酚等易氧化成分,在儲藏過程中受到氧氣、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會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老化,甚至失去口感和飲用價值。因此,茶葉的品質與其貯藏方法和貯藏時間密切相關。白茶是不是越久越好?
老白茶,即存放多年的白茶,其中“多年”是指合理的保質期,如10~20年;在多年的貯藏過程中,茶葉內部成分變化緩慢,香氣成分逐漸揮發,湯色逐漸變紅,口感變醇,茶葉品質逐漸由涼變暖。
真正意義上的老白茶,大部分是在溫、濕度適中、通風、新鮮、無異味的環境下,經過緩慢的自然發酵過程,以保證品質優良,增加收藏價值。至於儲存後多久開始口感好,由於儲存環境和口感不同,很難給出統一的答案。一般存放五年的白茶和存放一兩年的茶明顯不一樣,但可能至少需要七到八年才能達到好的口感。
一般茶的保質期是兩年,因為過了兩年的保質期,即使保存的很好,茶的香氣也沒有了,但是白茶就不一樣了。和生普洱茶一樣,存放時間越長,越醇香。被譽為“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五六年的白茶算是老白茶了,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很少見。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越高,因此老白茶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